不裁員、不瘦身,爲何陶瓷企業總是轟然倒塌?

築宅屋 人氣:2.92W

本站獲悉,“在環保和市場需求量巨降及銀行的三重夾擊下,陶瓷企業要洗掉三分之一……”、“這是保守數字,其實還會更多,說二分之一都不誇張”,這是筆者與某集團陶企負責人聊起行業協會組織領導在行業會議發言提及的數字時,該負責人的感慨。

不裁員、不瘦身,爲何陶瓷企業總是轟然倒塌?

過冬,是今年陶瓷企業的難題。

在過冬之前,已經有好些個陶企倒下。他們都是這樣倒下的:昨天輥道窯的火還照常1200℃高溫着,展廳照常金碧輝煌,前臺美女依舊微笑如春,甚至他們的職業經理人還在哪個酒桌高談闊論着自己的品牌多麼牛逼轟轟,今年創下什麼什麼業績。一夜之間,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一個“毫無病態”的陶企就像一座在繁華的都市亭亭玉立的大廈一樣轟然倒塌,他的員工他的經銷商一臉茫然……藍谷陶瓷便如此,這樣一個在佛山陶瓷界有些名氣和分量的陶企,竟在一夜之間陷入法院清算資產的處境,令業界一片譁然。

在肥皂劇中,電視銀屏總是這樣給我們講故事:某某企業高層會議商討應對經營困難之策,接下來開始精簡部門、裁員,實在不行了沒能自救成功,新聞發佈會宣佈破產或倒閉,接下來走法律程序……肥皂劇劇情總是演繹得如此順理成章。

陶瓷企業貌似很不合“常理”,大到“人物級”的陶企,小到只有一兩條線的企業,出事前總是比誰都正常,毫無病態,真正的“企業氣數”只有上層兩三個人知道。他們總是在一個不經意的時間,“轟!!!”的一聲,令他的員工、客戶、業界目瞪口呆。

但,想想也並不奇怪。要是一個陶企在臺面上大量裁員,減產停線,以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這樣一來,自救式縮水瘦身,爲企業自身贏得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但,恐怕銀行、客商和媒體的嗅覺不允許企業這麼幹,否則,銀行“鮮奶”一斷,客商原料一停、款一催,經銷商人心一散,媒體原子彈一扔,說不定自救成了自滅!

難!

這個風險哪個企業都不想冒,於是乎,在行業如此艱難的時候,大多數陶瓷企業都在“遮”,裂縫該粘的粘,補丁該打的打,把自己“遮”成完人,實際上比誰都體無完膚。

於是乎,在陶瓷行業比2008年金融危機還難的當下,行業依舊呈現“一片繁榮”的景象。偌大一個處於水深火熱中的行業,竟沒有一點精簡部門、關閉不盈利品牌、關閉虧損的分廠、裁員等企業自救的跡象。甚至,還大把地燒錢,做一些頂呱呱的事情,目的只爲了證明:我沒事!

遮,能給陶瓷企業過寒冬贏取時間和空間嗎?遮,終歸有缺漏之處,今年以來行業顯現那麼多討薪、拉橫幅的“漏洞”。小企業遮一遮或許能有個圓場的機會,接下來誰都不知道盡頭的艱難日子,如此漫長,那些大體量的陶瓷企業怎麼辦?

那?

寒冬如此冰冷,如此漫長,就不去顧那些面子上的事兒和風險了吧?還是先瘦一瘦身?太胖了,需要更多的棉被、麪包、牛奶,還得爲自個兒暴漲的脂肪找地兒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