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定製家居市場有望突破3000億

築宅屋 人氣:1.98W

如今但凡與傢俱掛上鉤的企業都在向定製家居靠攏,不管是上游的房產集團和家裝公司,還是下游的家電企業和建材商,都在透過不同的方式涉足該領域。諸如曲美、皇朝、聯邦等企業也都跨界定製家居,他們意欲何爲?那些以定製家居爲主業的企業又會何去何從?定製家居這個大蛋糕是如何讓人慾罷不能的?

2020年定製家居市場有望突破3000億

定製家居的蛋糕有多大?

據中投顧問發佈的《2017-2021年中國定製傢俱行業深度調研報告》統計,定製櫥櫃的目前滲透率爲60%左右,市場容量接近1000億,定製衣櫃的滲透率爲30%左右,市場容量爲500億,其他定製傢俱滲透率10%左右,市場容量150億,所以整個定製家居領域的市場容量大概在1650億左右。但是相比國外60%-70%的佔有率,按照我國定製傢俱綜合佔比5%的增長速率,2020年定製家居市場有望突破3000億,並且基本上達到了飽和狀態。

但是以目前的發展態勢,60%以上(廣州建博會調查數據)的企業都已經進入該領域,也就是說該進來的企業都已經入局,並且已經進入跑馬圈地的白熱化階段。由此,根據行業生命週期理論,當前定製家居的產能佈局以及市場劃分可能已經超出了3000億的飽和值,由於在建或者籌建項目(如今所有上市企業的融資大部分都用於產能擴充,剛進入的企業也是大刀闊斧地佈局)、交付能力不足、資訊化程度不完善等因素,導致了市場還有很大空間的假象,所以行業的泡沫越來越大,直到進入生命週期的峯值(成熟期)。

往往到達峯值階段之後,行業纔會意識到定製家居領域市場供大於求的事實,隨之而來的便是泡沫破裂、行業洗牌。另外隨着精裝房的普及和品牌影響力的發展,小企聯合、巨頭爭霸也在所難免。這也是爲什麼諸如瑪格、皮阿諾、我樂、頂固、麗博等中小定製家居企業非要在三年內獲得巨頭席位或者擠進塔尖的原因。

未來定製家居的蛋糕如何分?

按照行業生命週期規律,定製家居行業的衰退期對應的纔是真正的產業規模,市場也是真實的剛需。這個階段的到來大概在三到五年的時間,但是其形式一定像成熟的家電行業一樣,大頭被幾個知名品牌佔據,只有小部分零售市場留給年營收達3億級以上的企業。之所以是3億級以上的定製家居企業,是因爲3億的營收至少說明在全國32個省市都有門店,品牌影響力、渠道網絡以及生產交付能力至少能夠在大浪淘沙中生存。

但是隨着政策對精裝房的規模逐步加大,或許三五年後毛坯房和精裝房的比例會發生顛覆。早前,中國精裝產業聯盟祕書長陳忠莉就曾表示,從各地陸續推出的鼓勵精裝修政策預測,到2020年精裝修的比例將達到80%以上,5年內將徹底消滅毛坯房。如果按照這個態勢發展,三年後的定製家居市場將會有80%的份額被工程業務取代,不難推測已經打通工程領域的定製企業,即使品牌影響力一般也會活得很滋潤。

譬如當下年營收突破百億的現代築美家居,作爲碧桂園旗下的家居企業,雖然僅有工程業務且品牌影響力很小,但其體量遠勝於歐派。據悉,現代築美家居在向碧桂園之外的工程項目拓展的同時,也開始了零售業務佈局。

與之相同套路的是,擁有品牌影響力的定製家居企業也在加大工程項目的滲透。比如瑪格,雖然瑪格品牌管理中心總監譚嶼楓說,“大面積精裝和定製的個性化需求很難融合”,但是這並不代表瑪格就放棄了工程業務。由此可見,分別以工裝和零售爲核心業務的定製家居企業都在相互滲透,以此來應對千變萬化的未來市場。

但是不管是零售還是工裝,甚至是兩者兼併,其主營業務一定是現在的發展核心。比如品牌力強的企業目前就在不斷擴大規模和影響力,力爭在三年後得到行業巨頭的名額。正如瑪格總裁唐斌所說,“只有坐到未來角逐的席面,纔有分蛋糕的機會。”所以品牌打造和上市計劃也水到渠成。但是對於不到3億體量的企業來說,隨時到來的洗牌危機無時不在逼迫他們向前衝,如果能達到可以依附局部零售市場生存,若不能只有淘汰,或被吞併,或關門,或抱團。

 非定製品牌爲何蠢蠢欲動?

文章前言中就談到顧家、曲美、皇朝、聯邦等企業也都跨界進入定製家居領域,他們的動機是什麼?其實道理很簡單,就像你擁有千萬家產,拿1萬塊錢去炒股一樣,賺了是喜事,賠了也不傷筋骨。更何況是持續高速增長的定製家居這個風口,很多經銷商都爭前恐後的代理,企業只需調整一下後端的生產設備和引進一些成熟的軟件,立即可以達到目前市場上的個性定製水平。但是迪信家居董事長樑少禧說,雖然調整現有的生產設備能馬上定製生產,但是個性定製的核心問題設計卻很難解決。這也是爲什麼跨界做定製難以形成規模的原因。

另外,TATA木門創始人吳晨曦曾表示,當同行把心思分散在全屋定製的時候,專注反而會讓TATA的木門業務加速增長。也就是說,專注的企業一定會分得多元企業的市場份額,並且更容易做到單一品類的龍頭,甚至是寡頭。由於涉及全屋定製勢必會分散木門業務的精力,服務的用戶也就會從1000將至600,那麼剩下的400的用戶自然就是專注木門的企業的了。如此淺顯易懂的道理,並非只有吳晨曦明白,所以諸如上述成熟家居品牌跨界做全屋定製,只不過是一個試錯而已,成功則喜,失敗也無憂。

由此可見,這些轉型做全屋定製的企業想分食這塊蛋糕並不容易。不過,大部分作爲上市企業,只需投入少量的資金追上風口,就能夠在資本市場獲得豐厚的收益。所以,非定製品牌的蠢蠢欲動只不過是個表象,大部分跨界的企業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玩資本、招商、試錯、賺快錢等等。從而也體現出了定製家居行業存在的虛火,如果你不能從上文分析的未來形勢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建議還是不要盲目擴充,否則只會引火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