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事件”頻發 傢俱展上的“臉盲”

築宅屋 人氣:1.03W

      近日,伴隨着春季廣東三展的陸續落幕,傢俱業內上半年的“動作”、“趨勢”和“市場”也讓業內人士瞭然於心。但許多觀展的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展會上一眼望去,“相似”的產品太多了。儘管展會是一個行業交流的平臺,但依舊是許多小品牌“抄襲”的大舞臺。

“抄襲事件”頻發 傢俱展上的“臉盲”

“抄襲事件”頻發 傢俱展上的“臉盲”

 傢俱展上的“臉盲”

  每一年的傢俱展,除了展出品牌新品外,一些企業間的“糾葛”也屢見不鮮。許多親臨傢俱展現場的人都表示,如同當前的整容熱潮,許多人看到傢俱展上的產品時也彷彿患上了“臉盲症”,許多“長相”相似的產品讓人看花了眼。

  3月17日,擁有多喜愛、我愛我家等多個兒童傢俱品牌的倍安生活家居集團有限公司在其官方公共微信號上宣稱“在東莞國際傢俱展的第二天,專利維權中心的工作人員在展會現場查封了星星美墅涉嫌抄襲的幾款品,這些牀品與倍安生活至白小屋擁有外觀專利的羽迪系列牀品的外觀如出一轍”。而星星索、星星美墅等品牌的生產商東莞雅琴居傢俬有限公司則反擊稱“在世博園發生恆大美森美公司有預謀並惡意地在展會期間騷擾我司,根本沒有維權中心工作人員在現場,也沒有被查封,此事件會移交法律部門跟進處理。”

  且不論兩家公司孰是孰非,產品相近卻是不爭的事實。除了這兩家,新京報記者在深圳傢俱展現場看到,傢俱展上的實木傢俱品牌、新中式傢俱風格品類大行其道,有一些小品牌的產品外觀看起來和部分知名品牌格外相似,相同的材料、類似的外形,讓新京報記者犯起了“臉盲症”。

  “抄襲事件”頻發

  近幾年的各大傢俱展,“抄襲”事件似乎成爲了“標配”,許多企業也見怪不怪。而在傢俱展外,“抄襲”所引發的官司或糾紛也時有發生。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起,多個知名傢俱品牌都曾遭遇“被抄襲”的“痛”。2012年10月,雙葉傢俱陸續起訴了兩家傢俱公司侵犯其外觀專利;2012年上海傢俱展上,北京依諾維紳傢俱指認麥斯得爾多款型號產品涉嫌抄襲,後反被麥斯得爾告上法庭要求賠償並道歉;2013年深圳傢俱展,榮麟世佳與深圳市耀華宜家傢俱有限公司間就參展的柏森“大觀”系列傢俱的部分產品是否涉嫌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發生爭議;2014年東莞傢俱展,芝華仕沙發認爲顧家家居涉嫌侵權,向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申請證據儲存,顧家家居隨後發佈《專利之爭靜待公斷》聲明,稱該款沙發爲自主研發產品並展示了專利證書。

  2014年年底,北京世紀百強傢俱有限責任公司宣佈將一統國際家居、宣毅(天津)傢俱有限公司和天津東昇傢俱製造有限公司三個品牌告上法庭,以侵犯了百強傢俱的設計專利爲由,索賠金額超過1億元。近日,這場備受矚目的億元索賠官司也在庭外和解,一統傢俱保證在簽訂和解協議後不再實施侵犯百強專利權的行爲。

  百強新家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弘毅表示,天津的兩家公司向法院提請了管轄地異議,但被法院駁回,該案將擇日開庭,而這兩家公司目前還沒有和百強公司有任何接觸。

  設計創新的“無奈”

  某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傢俱行業的“抄襲”現象屢見不鮮的原因,終究還是因爲設計的價值得不到廣泛認可。該人士表示,傢俱業目前的“怪圈”是大家互相“借鑑”,真正花心思投入研發、設計和創新的企業少之又少。這位人士還表示,中國自古就有臨摹一說,古爲今用、洋爲中用的案例不在少數,但大品牌往往會在借鑑之餘加以創新,而小品牌則直接拷貝。

  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國華表示,傢俱行業尤其是實木傢俱的競爭日趨激烈,自主創新的設計已成爲衡量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近年來傢俱行業的外觀專利侵權現象頻發,阻礙了傢俱行業健康發展,大量仿冒、抄襲的外觀設計形成了難以打破的惡性競爭,爲了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提起訴訟也是無奈之舉,希望傢俱行業對專利權的保護有更深刻的認識,積極開發自己的專利。

  何弘毅表示,百強傢俱從建立之初就非常注重知識產權,不僅是早與國外設計事務所合作、購買設計產權的企業之一,而且是早給傢俱產品申請外觀設計專利的企業之一。但抄襲的成本如此之低,並且還有消費市場,實感無奈。

 傢俱市場同質化嚴重

  當“抄襲”成爲一種習慣時,傢俱市場同質化變得嚴重起來。設計師王小峯從廣東觀展後的體會是,目前市場上的傢俱產品基本形成了幾大陣營,比如簡約美式,許多品牌都推出了類似風格的系列,在造型、選材等方面頗爲接近。又比如今年比較明顯的新中式,許多大品牌都推出了帶有明顯改良中式味道的傢俱產品,甚至名字都取得類似。

  聖華傢俱董事長葛永明也表示,國內的很多傢俱企業並未意識到“抄襲”的惡果,他們習慣性地享受抄襲以及用小的成本及代價換取豐厚的商業利潤,這一看似精明的商業智慧,卻直接把創新的原動力扼殺在襁褓之中。

  中具協會副理事長陳寶光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設計需要創新,並不能因爲創新成本比較高就放棄了。“抄襲”是傢俱行業的“原罪”。,抄襲已經成爲了一個毒瘤,阻礙了行業的創新,阻礙傢俱設計的發展。協會曾於去年年底制定了一個“中具行業知識產權保護辦法”,希望建設一個清正的傢俱設計新風尚。

 未來方向

  “品牌烙印”待形成

  在國際傢俱產業中,“製造大國、品牌小國”正是國際市場對中國的評價。缺乏遠見與卓識及戰略性思維,缺乏對品牌深度的理解與足夠的認知,短期利益凌駕於長遠利益之上正是中具企業經營者們的理念問題。傢俱企業要杜絕抄襲,仍要形成自己的品牌烙印。比如,精選原材料、配備先進技術,從本質提升傢俱的產品質量,即便外觀被抄襲,但想抄襲傢俱本質,則需要耗費巨大財力,這不是抄襲的企業能夠做到的。此外,在產品上附着品牌烙印,是與其他品牌產品的區分。蘋果爲什麼能成爲蘋果,就是有其品牌烙印。各大品牌都有自己獨特的定位,所以在產品上更加鮮明地表現出自身品牌的定位,是品牌形成差異化區別直接的辦法。

  知識產權認識待提高

  當前中國,知識產權的意識處於一個提高的階段。隨着對知識產權的重視,部分企業對知識產權也重視起來了。但業內人士坦言,我國消費者對知識產權的認識仍待提高。在國外,仿冒、抄襲的產品往往沒有市場,而在國內,此類產品只要具備價格優勢,依然有市場。但隨着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應把知識產權作爲創新的重要手段,讓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知識產權。

         品牌只有從本質上形成了“品牌烙印”,纔會不懼抄襲。 資料圖片

         市場現狀

  1 網上抄襲頻現

  隨着近年來電商的迅猛發展,傢俱行業的“抄襲”情況也從線下蔓延到了線上。在一些網絡銷售平臺上出現了不少小作坊企業,不知道工廠在哪兒,只在網絡平臺銷售,在這些小作坊的網店上,堂而皇之地標明“某某品牌風格”或“某某品牌原單”,使用的產品圖片就是知名品牌的圖片。一旦企業發現自己被抄襲,投訴到電商平臺,或許只會做下架處理,而這些小作坊馬上就能換一個款式繼續抄。如果起訴這些小作坊的話,或許連相應的被告都找不到。

  2 起訴“划不來”

  某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一款傢俱的銷售週期一般就在1-2年,而從發現抄襲到收集證據再到起訴乃至宣判,週期甚至超過了一年。王國華表示,從法律層面來說,主要難點就在於收集對方給被抄襲企業造成了多大損失,這個數額確定一般比較困難。何弘毅也認爲,以前傢俱圈有一些企業也遇到過被抄襲情況,但起訴到宣判,抄襲的企業早就把錢賺到了,而判決賠償金額往往又不會太高,讓被抄襲的企業覺得有些得不償失,索性就不追究了。

  3 大品牌也抄

  業內人士表示,在抄襲現象中,小品牌的抄襲並不能迅速產生影響,反倒是一些大品牌的抄襲對原創企業傷害很大。相關專家表示,目前傢俱行業內真正研究設計的很少,許多企業更願意抄近道,一些具備一定研發能力的大品牌有相當的規模和渠道,其抄襲產品的速度有時甚至超過了原創企業的推廣速度。

  4 “抄得老外都怕了”

  從國際家居展“拍照”回來仿造,到如今走出去參展,中具企業看似邁出了巨大的一步,但抄襲現象依然讓國際品牌“心驚膽戰”。每年的米蘭、科隆、高點傢俱展,拒絕中國人進入、謝絕拍照的事件不在少數,國際品牌來中國“打假”、告狀也時有發生。面對龐大的中國市場,國際品牌想進入時卻看到和自己一模一樣的產品堂而皇之出售,老外也坐不住了。

          以上就是小編爲大家分享的資訊內容了,希望可以幫助大家。預知更多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本站行業資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