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的家裝市場,是定製吃家裝亦或是家裝合併定製?

築宅屋 人氣:1.61W

隨着人們越來越渴望在購買房屋後獲得“一站式服務”和“拎包入住”的消費體驗,定製房屋逐漸從單件傢俱定製發展到全屋定製。事實上,整個房子的定製已經超出了傢俱和定製傢俱的範圍,而且該領域已經觸及了另一個專業領域—家裝。整個房子的定製和傳統的家居裝飾是相互融合的,但它們並不是完全一致的。與全屋相比,傳統家居裝飾比固定產品具有更多的基礎建材和裝飾服務。整個房子比傳統的家居裝飾更定製。兩者的交叉點是櫥櫃衣櫃和門窗的定製。

在未來的家裝市場,是定製吃家裝亦或是家裝合併定製?

家裝企業與全屋定製的關係主要有三種:

是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雙方爲了共同利益,一起搞活動接單,甚至組建聯盟形成長期的帶單合作,這是當前市場上大多數全屋定製與家裝公司的主流模式;

第二是合作與競爭的關係。家裝公司向下遊跨界或整合,自身業務中也有全屋定製,這時的業務衝突就避免不了,但一般家裝公司的產品體系不全,品牌屬性也比較弱,再加上很多消費者對某品類和某品牌是強需求的,所以家裝公司還需依靠與全屋定製合作共贏;

第三是戰略競爭關係。“一站式服務”和“拎包入住”的消費升級催生了整裝模式的萌芽,家裝公司全面向下遊整合(自建、併購、採購),構建供應鏈體系向“全屋+整裝”的目標前進。

同時全屋定製也切入裝修市場試圖與家裝爭奪客戶入口。從長遠分析,未來家居建材行業肯定會迎來大整合,家裝企業與全屋定製的關係逐漸從合作演變成博弈,而終是消費者作爲裁判。

不管是家裝企業,還是全屋定製,都是爲消費者提供系統性的“產品+服務”解決方案。

所以家裝企業跨界定製有其必然性,但家裝企業與全屋定製,兩者之間有根本性差別:在行業屬性上,家裝企業是服務屬性的行業,強調個性化的消費體驗;全屋定製是產品屬性的行業,強調標準化的規模生產。

所以與成品跨界定製、板材跨界定製不同,家裝跨界定製本質上是:從服務屬性跨界到產品屬性。

在未來的家裝市場,是定製吃家裝亦或是家裝合併定製? 第2張

一、家裝跨界的出路在哪裏

家裝公司三大盈利結構是:設計,施工和產品。家裝公司跨界定製,設計與施工是的制勝點,產品鏈是盈利點。

首先,設計是家居裝修的靈魂,成功的設計是裝修成功的基礎。但中國人“願意爲實物買單,不願意爲服務買單”的消費習慣,使全屋定製、家裝公司都把設計服務作爲免費引流的工具。

其次,施工是品質裝修的保障,成熟的施工是“所見即所得”效果交付的基礎,但施工(人工)成本上漲壓縮裝修企業的生存空間。

,產品是家庭生活方式的表達,好產品是盈利載體,但家裝公司的產品(主材、輔材、傢俱、飾品等)多是外購整合,市場主導權很受牽制。

從家裝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家裝公司應該是“主角”,掌握着家居設計主導權與銷售主導權,這也是家裝跨界定製的出路所在。

1. 家居設計主導權

在某個空間內將基裝、硬裝、軟裝等元素透過系統地設計,將所要表達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呈現在整個空間內,從而實現家庭所向往的生活方式,就是家居設計。

但隨着“一站式服務”、“拎包入住”的家裝升級,家居設計演變成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這個設計方案需要兩個必備要點:一是從功能、空間,到顏值、品質等要素構成消費者期望的生活情景;

二是由多個品類的家居產品集成一個整體產品。與全屋定製競爭,家裝企業在爭奪“設計主導權”應該是處於上風,是家裝跨界定製必須掌握的“核武器”。

2. 家居銷售主導權

某種意義上說,家居設計主導權就是銷售主導權。家裝消費者的基本需求:裝修一個家。家裝設計師以“設計”爲線索,先根據戶型面積,畫好各個房間的空間,把各種建材擺置妥當後,再根據消費偏好和生活情境等,又把傢俱擺設、家居配飾等等裝飾性元素擺進業主的房子。

但現實情況是,當前很多家裝設計師都圍繞着“銷售產品”而設計,而不是以設計爲核心去銷售產品。

簡單說,就是家裝設計師爲強賣產品給顧客而設計,然後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導致銷售主導權轉移到下游全屋定製等企業手中。

設計即銷售,首先要自建或整合完成的產品體系,從品類到價格覆蓋目標消費羣體;其次,規範家裝設計師利益收入,驅動“設計爲核心”的銷售模式,杜絕不合理的灰色提點。

3. 產品既是基礎,也是盈利載體

如果裝企跨界定製連基礎的產品都做不好,又談何設計主導權與銷售主導權?根據當前市場情勢,構建產品體系的主流策略有兩種:

一是中小型家裝公司,基於業務和訂單的階段性合作,採用經銷加盟或代工貼牌的方式,構建自有的家裝“產品鏈”,其經銷加盟可分--單品加盟、全屋加盟、供應鏈加盟。

二是大型家裝公司,除了與單品、全屋、供應鏈等企業廣泛合作外(採購),還可以自建、收購工廠,豐富自己的產品線,增強抗壓能力,增加利潤空間。但裝企跨界定製構建產品體系應基於“效率、體驗、成本”的新零售邏輯。

所以,對於核心產品而言,適宜採用自建或收購工廠的方式,是強品牌、高利潤、大流量的載體,關乎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而對於輔助產品,適宜採用外購整合的方式,是弱品牌、低利潤、小流量的載體,爲企業彌補某個短板品類。

在未來的家裝市場,是定製吃家裝亦或是家裝合併定製? 第3張

二、家裝跨界轉型之困

原來的裝修木作是家裝的重要盈利點,包括了木門、衣櫃和櫥櫃定製。家裝木作經歷三個發展階段:階段是木工現場製作、安裝;

第二階段是裝修公司後場生產,然後再到現場安裝;第三階段是木作生產從家裝公司脫離開來,成爲獨立的品牌運作,如歐派家居(櫥櫃)、索菲亞(衣櫃)、TATA(木門)等。

這種發展趨勢本質上是專業化的社會分工,如果實力不夠的家裝企業“直線”跨界定製是否違背社會分工的邏輯?

家裝企業是服務屬性,定製企業是產品屬性。家裝企業的服務屬性主要包括:設計與施工。家居設計是向着個性化的目標前進,施工則是朝着家裝標準化的方向發展。

2018年家裝倒閉潮,許多裝企跑路、倒閉、被投訴,甚至全行業陷入了信任危機,過去曾是家裝人關心的“流量”再也不被提及,越來越多的家裝品牌強調“交付”。畢竟做大企業的規律是:“大市場+大規模銷售+大規模生產”,由它演變出來的則是“標準化”。

而家裝企業一方面是消費者的“千人千面”的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是企業的“千篇一律”規模化的生產,如何平衡好個性化與標準化,是值得每個家裝人去深思的問題。

不到2萬億規模的產品屬性的家電行業出現了美的、海爾、格力、TCL等千億巨頭。原因在於產品屬性的家電行業是高度標準化的,這對家裝行業來說很難比擬。

但借鑑家電行業的發展,家裝行業的“相對”標準化有三條路要走:

,將家裝的服務屬性轉化爲產品屬性,如產品標準化、設計標準化、施工工藝標準化、倉儲物流標準化,是“產品+服務”的整體產品方案;

第二,由傳統制造業升級現代智造業,基於大數據平臺,突破初級工業化範疇,用“智造、智鏈、智控”的方式,解決個性化與工業化的矛盾;

第三,是工人產業化、專業化,職業化,及梯隊建設,因爲工人才是標準化落地的執行者。

在未來的家裝市場,是定製吃家裝亦或是家裝合併定製? 第4張

三、中小型家裝公司的“生死”抉擇

對於實力不夠的家裝企業而言,面對全屋定製的風口也許一個大坑,但不得不做。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國建築裝飾企業數量13.2萬家左右,比2010年減少1.6萬家,其中絕大部分是中小型家裝公司。這造成目前家裝公司不跨界等死,跨界找死的局面。

中小型家裝公司沒資源、沒產品,所以唯有大樹底下好乘涼。

與全國連鎖家裝企業相比,中小型家裝公司跨界定製優勢:對“本地市場”服務能力。爲此,跨界策略是立足於本地市場的“設計”與“施工”,再向外借力“產品”作爲外援。

現在全屋定製行業正迅猛發展,而同時又出現了“整裝”和“拎包入住”等新風口,所以,誘引不少家裝企業跨界定製分羹市場,但他們在跟風時卻忽略了全屋定製的核心:產品是基礎,設計是靈魂。

產品是考驗家裝跨界定製的。這對於實力雄厚的家裝企業來說,跨界或整合下游產品是一種戰略性佈局;但對於實力不夠的家裝企業而言,可能不是風口而陷阱,還需要積累經驗和實力,或憑藉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