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價格究竟是不是普及前的主導因素?

築宅屋 人氣:3.05W

  智能家居行業資訊:智能家居市場處於對用戶的收割狀態,實況可以用激烈形容,各品牌商均在努力的圈地,以求能在未來的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但從側面也可以看出,智能家居並未普及,或者說,距離智能家居的普及階段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人類除卻從心理上對其的抗拒,還有衆多的客觀原因阻擋智能家居普及,比如智能家居價格!

  智能的概念傳導:

  1950年,美國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在小說《我是機器人》中,提出了的"機器人三守則":

  機器人必須不危害人類,也不允許它眼看人將受傷害而袖手旁觀;

  機器人必須服從於人類,除非這種服從有害於人類;

  機器人必須保護自身不受傷害,除非爲了保護人類或者是人類命令它做出犧牲。

  智能引發的狂潮,自開始便從未停止。人們熱衷於一切新鮮事物,卻在接觸的開始,懼怕改變,懼怕成長,懼怕打破已有的舒適圈,智能被絕大多數人邊緣化,甚至被排擠,被抗議。智能機器由人類創造,從一開始就像被賦予某種魔力,讓人慾罷不能的同時,也讓人害怕,擔心被自己所創造出來的物種所取代,解放人類也解僱人類。

智能家居價格究竟是不是普及前的主導因素?

  智能家居性價比僅是空談?消費者不想爲概念買單

  智能將家居價格擡高,品質生活成爲智能家居的標籤,彷彿,只有智能,纔有品質,纔有高端生活。"智能家居現階段並不能完全談論性價比",作爲科技,亦是藝術,智能家居是對生活品質的一種追求。

  以圖靈測試爲量度,如果一臺機器可以誘導一個人相信它也是一個人,那麼這臺機器就具有智能(intelligence),圖靈指出,大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計算機,無論如何設計其人工智能系統,這臺計算機都可以做出類似人類的行爲。將家居安裝上人類的大腦,賦予人類的行爲,實現將人類從繁重的機械勞動中解脫出來,靈活變通的幫助人類解決問題,甚至可以瞭解人類,聆聽人類的心聲。僱傭機器與僱傭員工,在這兩者之間,性價比何從談起?

  現實世界市場的殘酷並非想象中的概念就可以買單,智能家居早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智能家居行於九十年代末期纔開始,2000年進入智能家居概念年,一部分居民透過廣播電臺、電視、報紙雜誌等媒體的廣泛宣傳,接受智能家居這一概念。隨後,21世紀的前十年,智能家居在商業領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智能家居在商業領域是非常普及,據數據顯示,2004年,中國在住宅、小商業辦公場所使用智能管理系統的需求達到50-60億人民幣,在2005年以後的三年內,每年以不低於30%的速度增長。進入2010年,"雲"的概念被提出,民用智能家居也隨着雲技術的發展開始更多地走進民用領域,例如家庭裝修。

  在我國有13億多人口,目前擁有1億多智能家居家庭客戶,這個羣體相當於大半個歐洲,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時尚的市場。國內智能傢俱市場勢如破竹,如2013年4月,工信部出臺的《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將智能家居列入9大重點領域應用示範工程中,政府政策直接扶持智能傢俱市場發展。國外有關機構的數據顯示,全球家庭智能化市場連年增長,預計到2022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價值將達到530億美元以上。

  但是,就目前中國智能傢俱市場現狀分析,智能家居並未普及,全國仍有近九成的人口未接觸智能家居,價格將絕大部分用戶擋在門外。縱使市場可觀,現狀仍舊不可極速改變,智能化的普及,將仍舊是一段冗長的過程。

  智能家居保值性無法預料?用戶沒有賭一把的義務

  時代變化太快了,所謂光陰似箭毫不誇張,一個價格是家常便飯的常事,還是原價,買過後的第二天能打半價。我們不能把智能家居當作一種投資,季凱帆在其《解讀基金》中提到,你如果只投資一年,虧本的概率爲30%。做5年的投資,虧的可能性是10%。如果做10年的投資,虧的可能性是3%。如果你進行少於一年的基金投資,虧錢的概率跟拋硬幣一樣。

  投資看收益,看的是長期受益,短期的叫做投機。智能家居不是一項保值的投資,消耗比、報廢率、產品更替、價格波動等,不穩定因素太多了。就像當年紅極一時的傳呼機,在科技的衝擊下,手機一經上市,傳呼機便開始走向滅亡,毫無徵兆。越是經典,才能像鑽石一般,恆久永流傳,智能家居產品就想是快消品,隨時都有可能被下一代取代,新的產品將不斷被創造,吸引衆人的眼球,消費者保持觀望態度。

  智能家居這個行業總體來說還是一個未成熟的行業,智能家居產品也說不上成熟的產品。我們在選擇傢俱產品的時候,考慮一個產品的成熟度會讓我們在大多情況下能收穫到性價比較高的結果。根據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電子產品會不可避免地快速貶值。那麼排除限量或當時價格等因素造成的特殊稀缺性,是否存在一些量產電子產品在經過較長時間後依然有着逆天的保值率?

  有,微乎其微!多如砂礫一般的電子產品,用戶沒有精力和時間去考慮到你能否有升值空間,但是,不能接受急速降價。蘋果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幾輪降價,雖在短時間內促進蘋果市場回暖,但也是以消耗量一部分用戶爲代價。消費者在決定購買手機時,有一部分人是考慮到電子產品保值的情況,均價定位五千至六千元,不能一過手交易就貶值一兩千元,往後甚至跌破到幾百元。消費者需要有一個心理預期底線,幫助自己增加購買的決心。

  智能家居定位高成爲限制?受衆羣體決定產品價格

  什麼是普及?大面積地傳佈;存在的範圍很廣泛;名聲傳揚。

  如今的智能家電在這三者之間都沒有做到,智能將產品的價格限制了普及,成本就在這裏,大家心知肚明,一線或二線城市的普及度再高,三四線城市下不去,十八線小城市或農村城鎮就更不用提及。

  目前,中國富有階層正在形成,該部分家庭戶均年收入在5.6萬元以上,人口約4460萬人,1400多萬戶,占城市人口的10%,總人口的3.5%,佔全社會消費購買力總和6萬億元的17%左右,因此主要針對這部分人的智能家居系統其市場總量爲1400萬套。智能市場佔比數據顯示可圈可點,但反過來看,中國農村人口占比十分巨大,近九成的人口無法得到智能化的普及,這才部分纔是關鍵。

  一臺電視,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一千多點或者幾千塊錢都可以接受,消費者就是爲了放鬆而購買,不會在乎這臺電視會不會自動開啓,能不能和用戶交流,或是其已否控制家中的其他產品,若是這些功能需要多加幾千或是上萬的話,一個普通家庭真的不在乎。當智能家電如同手機一樣,從剛開始上市時只有萬元戶纔可以有能力購買,到如今人手一部或人手多部的普及程度,那纔是真正的智能時代,我們才做到了實現未來。

  後記:

  智能家居未普及的衆多原因,價格竟不是主導?不!價格是主導原因,當消費者買一臺智能冰箱和買一臺傳統的冰箱同等的價錢,消費者爲什麼不買智能冰箱?智能設備技術、網絡連接技術、地域環境干擾、宣傳力度不夠等衆多原因中,放在價格面前,都不堪一擊,這也是爲什麼價格戰能在激烈角逐的市場中,屢屢獲得成功的原因,消費者畢竟是消費方,費用直擊核心利益。

  智能家居的未來,是在技術研究發展的基礎下,將價格不斷拉低,成爲普通大衆能夠承擔起的智能家居。時代一直在不停地淘汰不願意順應其改變的人,某一個瞬間,路就該朝向某一個方向走,智能化的普及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