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克家居財務數據令人費解

築宅屋 人氣:8.94K

美克家居於4月3日發佈了《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計劃以10.72元/股的價格向控股股東美克集團定向發行2798.51萬股股份,藉此融資3億元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但從筆者分析來看,其真正困擾該公司的主要問題並非是資金短缺,真正值得警惕的是該公司對控股股東肆無忌憚的擔保。

 肆無忌憚的擔保

美克家居財務數據令人費解

根據美克家居2014年報披露的資訊,其對控股股東美克集團的擔保共有4筆,金額合計高達4.5億元,這已經超過了美克家居本次向美克集團的定向增發融資額,可以理解爲美克集團以美克家居擔保爲基礎,借錢向美克家居增資,頗有些空手套白狼的意味;再加上對“兄弟”公司新疆美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達16.47億元的擔保,美克家居對關聯方的擔保總額高達20.97億元。

20.97億元的擔保已經相當於美克家居2014年末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資產28.51億元的約四分之三了,該公司對外擔保比例之高令人驚訝,而且從附表中擔保期限看,擔保期限之長令人咋舌,其中針對“兄弟”公司的16.47億元擔保期限竟然長達12年,也就是說美克家居會被這筆關聯方擔保枷鎖“套牢”12年之久。

其實,從美克集團的經營情況來看,其也並非是盈利能力很強的公司,截止到2014年9月末,美克集團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資產僅有12.53億元,尚不及美克家居對其控股子公司的擔保金額高;盈利能力也是乏善可陳,2014年前9個月實現淨利潤金額僅爲497.14萬元。對於這樣的財務質量公司,實在談不上是一個優質資源。而這也自然令人擔憂美克家居對其的鉅額擔保的安全性,如果美克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出現了現金週轉問題,無法按時償還銀行貸款,作爲關聯責任方的美克家居很可能蒙受滅頂之災。

回顧A股的發展歷史,被關聯方擔保和關聯方變相佔款壓垮的上市公司案例並不在少數,如已經退市的猴王A,還有曾經如日中天、但終鉅虧退市的託普軟件,都是關聯方佔款和擔保的犧牲品。正是基於關聯方擔保所蘊含的巨大風險,證監會曾於2003年下發了《規範上市公司與關聯方資金往來及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若干問題的通知》,明確提出“上市公司不得爲控股股東及本公司持股50%以下的其他關聯方、任何非法人單位或個人提供擔保”。

然而時過境遷,當時的一紙規定,目前已經得不到有效實施。從美克家居擔保可以看出,其對控股股東的鉅額擔保涉及金額巨大、肆無忌憚。這種鉅額擔保給上市公司的安全運營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也給上市公司控股股東侵佔和變相侵佔上市公司資源和利益,留下了一條順暢的渠道。

此外,詳細分析美克家居披露的2014年報,還能從中發現不少財務問題,直指該公司透過不合理的會計政策,達到虛增資產、虛增利潤的目的。

 並不合理的壞賬率

美克家居財務數據令人費解 第2張

根據美克家居2014年報披露,該公司針對賬齡爲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計提壞賬比率均爲1%,這不僅低於一般企業針對1年以內賬齡欠款5%的壞賬計提比例,而且也不是家居銷售行業的會計覈算慣例。參照同行業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如德爾家居和曲美股份,這兩家公司針對賬齡爲1年以內款項計提壞賬比率均設定爲5%,惟獨美克家居“鶴立雞羣”。

這樣的財務處理,給美克家居帶來的好處很大。從該公司的應收款項構成來看,1年以內應收款項佔全部欠款的比重在80%以上,僅以應收賬款爲例,按照賬齡法計提壞賬的、賬齡爲1年以內的款項餘額就多達2327.45萬元,同時還有單項金額不大但單獨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餘額10878.54萬元,這兩筆款項合計金額高達13205.99萬元。在該公司1%的壞賬計提比例下,這些欠款僅產生了132.06萬元的資產減值損失,如果按照行業通行的計提比例,則需要爲此計提660.3萬元的費用,兩者之間相差了528.24萬元。也就是說,美克家居透過人爲設定不合理的、顯著低於行業慣例的壞賬計提比例的做法,虛增利潤、虛增資產多達數百萬元。

銷售收入與現金流矛盾

在美克家居的現金流量表現上,同樣也潛藏着很大的問題。根據該公司2014年年報披露的全年實現銷售收入和銷售商品實現的現金流入金額分別爲271377.15萬元和335123.28萬元,而這兩組數據在三季報中分別爲195092.88萬元和231319.14萬元,這可以計算出兩組數據在第4季度單季度發生額分別爲76284.27萬元和103804.15萬元。

由此可以看出,美克家居在2014年3個月中實現的現金流入金額明顯超過了實現的銷售收入金額,即便考慮到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影響,賬面收入和現金流的差異金額將高達1億元以上,這應當對應着該公司應收賬款的大幅減少,或者預收賬款的大幅增加。然而事實上,根據美克家居的資產負債表披露數據,2014年末和當年3季度末的應收賬款淨值分別爲14549.33萬元和12739.12萬元,不僅沒有減少,相反還增加了將近2000萬元;同時預收賬款餘額分別爲38061.52萬元和43438.36萬元,體現出大幅減少了5000萬元以上的變動。

這兩組財務數據表現都指向該公司在2014年第4季度實現的銷售現金回款金額,應當大大低於銷售收入纔對,但是這又與該公司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財務數據相反。這就非常令人疑惑,三組財務數據違背了基本的會計覈算邏輯,如果美克家居所披露的銷售收入數據是正確的,就勢必意味着該公司要麼虛增了現金流入金額、粉飾現金流量,要麼就是多計了應收賬款或少計了預收賬款,進而導致虛增淨資產。

 匪夷所思的人力成本

再來看看美克家居的人力成本情況。根據2014年報披露的財務報告附註資訊,應付職工薪酬科目的減少額爲86058.95萬元,其中包含了短期薪酬減少額77614.87萬元和設定提存計劃減少額8389.62萬元。這代表了該公司當年實際支付的人力成本金額,應當與現金流量表數據相互對應。

然而事實上,根據美克家居現金流量表的數據披露,代表了人力成本實際支出金額的“支付給職工及爲職工支付的現金”科目當年發生額卻僅有77351.23萬元,相比資產負債表的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減少額少了8700萬元左右。那麼這筆沒有現金支付記錄的鉅額人力成本,到底跑到哪裏去了?又是以怎樣的形式從美克家居賬面中流出去的呢?

更加耐人尋味的是美克家居母子公司的人力成本差異,根據年報披露,“支付給職工及爲職工支付的現金”科目合併口徑下發生額和母公司發生額分別爲77351.23萬元和31416.36萬元,由此推算美克家居全部子公司發生的人力成本實際支出金額合計爲45934.87萬元,大致是母公司數據的1.5倍。

然而與此相對應的是,美克家居母子公司員工數量差異卻非常大,根據年報披露,母公司在職員工數量僅爲597人,主要子公司在職員工數量則高達5851人,幾乎是母公司的10倍。但是子公司員工總體收入卻僅相當於母公司員工的1.5倍,可見美克家居母子公司之間員工收入差距之大。

此外,以美克家居母公司597人的員工總數,折算到31416.36萬元實際人力成本支出上,摺合人均人力成本高達52.62萬元,這是非常令人咋舌的高薪。但是根據年報披露的美克家居高管人員薪酬,除了董事長寇衛平和副董事長陳江分別以139.81萬元和138.5萬元的年薪,超過了這一平均水平之外,其餘的包括副總經理、董祕和財務總監的核心高管人員的薪酬,均未超過這個平均數。這也就意味着,在母公司當中還存在大量其他人員的薪酬超過了這幾個核心高管人員。

試問,這在一個企業經營中是正常現象嗎?那些未被列入到董監高管名單中的、卻拿着每年高達數十萬元薪酬的人員,又是在哪些崗位呢?在這樣詭異的數據背後,必然存在着不少謎團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