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政策頻出 綠色建材發起創新革命

築宅屋 人氣:2.45W

隨着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援綠色建築與綠色建材的發展,不少綠色建材企業提早佈局,紛紛投入研發力量和更新產品,跟隨政策,實現轉型升級。《中國企業報》記者日前走訪了業內幾家龍頭企業,發現當傳統建材被新型、環保、生態循環的綠色建材替代後,整個行業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系列政策支援

企業發力技術創新

利好政策頻出 綠色建材發起創新革命

新型建材行業是重點鼓勵、支援的行業,早在2011年,工信部在《建材工業“十二五”規劃》中就提出,着力開發集安全、環保、節能於一體的綠色建築材料,促進建材工業向綠色功能產業轉變;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綠色建築行動方案》明確要求大力發展綠色建材;2015年10月,住建部和工信部出臺了《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和《綠色建材評價技術導則(試行)》的通知;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積極推廣綠色建築和建材,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築”;2017年3月,住建部又發佈了《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建設節能低碳、綠色生態、集約高效的建築用能體系,推動住房城鄉建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又爲未來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指明瞭路線圖。

從以上這些政策中不難看出,綠色建築及綠色建材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已經上升爲戰略,這無疑將給相關規劃、設計、節能產品、建築材料、綠色技術、施工單位等相關企業帶來極大的發展機遇。

隨着綠色火焰燃遍全國,中國建材、海螺集團等建材行業的龍頭企業也主動調整發展戰略,延伸產業鏈條,逐步將發展着力點向新興建材傾斜。同時,不少民營企業將目光放在了綠色建材領域。

被住建部認定爲“住宅產業化基地”的鴻盛集團董事長林國海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動力。集團依託科技創新,以研發低能耗抗災房屋建造技術和生產EPS模組等相關建築部品爲新的經濟增長點。”

北京太空板業股份有限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中少數從事綠色環保裝配式建築的企業之一,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樊立告訴記者:“在市場上受到認可的企業,一定具有強有力的專利體系和多項專有技術的支撐。太空板業的產品擁有承重保溫一體化、防火節能一體化、耐腐蝕等品質特徵,已經在國內衆多工業重點工程中獲得應用。”

創立於2003年的北京仟世達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仟世達”),已經成爲亞太地區的Neopor石墨聚苯板生產商。該公司董事長李月明表示,公司於2011年獲得了德國巴斯夫Neopor原料生產製造授權,同年3月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投放生產。

 傳統建材企業的綠色轉型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建築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和生產方式落後的困鏡,要想打破困局,關鍵是要轉型,要從資訊模式轉向智能模式。在互聯網應用飛速發展的,綠色建材應用、智慧建造、BIM應用,都是改造傳統建築業的工業化手段。

針對傳統企業在綠色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阻力,李月明告訴記者:“轉型之初,產品在行業內認知度低、認可度也不太高,加上轉型造成的成本增加帶來了成本和競爭的劣勢,讓公司有了非常大的生存壓力。但隨着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行業成本普遍在增加,公司的成本劣勢逐漸縮小,經營也隨之日益得到改善。”

李月明介紹說,傳統的現澆混凝土樓板,大部分需要鋼筋綁紮作業,施工速度慢,導致人工成本高。而仟世達新推出的QSD快裝板,自重輕,無需使用大型運輸設備,完成樓板成型任務後可拆除,底模可重複利用降低造價,併爲設計提供更多的後處理條件。

而林國海認爲,目前國內的節能建築材料市場競爭不規範,生產企業規模小,生產的產品質量不穩定,直接影響到房屋質量和耐久年限。“鑑於此,我們將鴻盛技術制定了地方標準,又在EPS模組上鑲嵌鴻盛企業標識,就是爲了規範節能房屋的建設行爲和對產品質量負責。”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一些建材企業與新技術共舞,積極推進BIM等新興技術;一些企業透過兼併重組,進一步延伸產業鏈。

生產智能化是必然趨勢

全屋定製成爲2017年建材市場需求的新熱潮。隨着全屋定製的持續升溫,建材企業更加註重精細化,特別是家居企業開始從設計、服務、產品上下功夫,深挖潛能。

北京工業大學“綠色裝配式農房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理事長、裝配式建築材料專家魏曉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隨着人們對生活需求的不斷提升,標準化、批量化已不能適應。標準化、批量化與定製化看上去是互相矛盾的問題,但透過智能定製、智慧創造已使之成爲可能。透過標準化的模組實現個性化的選擇,透過不同的搭配與組合實現個性化的需求,這些都可以成爲現實。”

“綠色建材是建材行業發展的未來,綠色建材的生產智能化是必然趨勢。藉助全過程的BIM技術支撐,產品終必然走向智慧建造。”樊立向記者透露,太空板業作爲全產業鏈系統集成商,目前正在着力推動BIM雲的廣泛應用,未來將打造房屋智能定製、智慧建造共享經濟模式。

對於智能訂製、智慧建築的發展路徑,魏曉梅建議借鑑日本以及其他發達在建築行業發展的一些經驗,透過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做出適合人們需要的、有利於中國整個行業發展需要的建築。(來源:中國企業報)

  相關閱讀推薦:

什麼是綠色裝修?什麼是綠色建材?

五部委聯合發文推動建材工業“綠色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