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蛋糕”巨大 各路資本“暗戰”賭未來

築宅屋 人氣:7.35K

想象一下未來五年或者十年中國的家庭會是什麼樣?伴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家庭智能化已成爲未來的發展趨勢。

事實上,家庭智能化領域是目前競爭十分火熱的領域。百度、騰訊等互聯網企業試圖透過搶佔家庭智能系統來植入商業,京東、阿里等電商希望把客戶端優勢延伸到家庭,海爾、海信、長虹等傳統家電企業謀求更大的市場份額,不少創業公司甚至房地產開發商也企圖分得一杯羹。

智能家居“蛋糕”巨大 各路資本“暗戰”賭未來

 “蛋糕”巨大

“這個是用來控制電視的,裏面顯示的全都是機頂盒裏正在直播的內容。還有其他的,比如控制空調的冷熱度、開關燈等……”晶點水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劉琬喬一邊展示着服務於普通家庭集家電控制、視頻服務等內容於一體的產品功能,一邊對記者說:“(我們)現在已經有訂單了,比如酒店、小區物業等。還有一些線下渠道的訂單以及一些互聯網家裝市場的訂單,零售端也很快將拓展。”

家庭智能化的市場空間非常巨大,據劉琬喬介紹,她曾經看到過一個美國的研究數據,2018年全球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將達到280億美元,其中,智能家居可能佔到36%左右,剩餘的份額則被智能交通、智能醫療等佔據。

“從我們的市場調研來看,消費者有需求,但是他們不知道透過什麼東西來滿足需求。”劉琬喬說。

正是看到了消費升級所帶來的智能家居的潛在需求,不管大廠還是小廠,老牌企業還是創新型企業,它們或者透過單品去競爭,或者透過企業之間的強強聯合,各自發揮在軟硬件領域的優勢。但其目的都是相同的,都希望儘早“打入”普通消費者的家庭。

而在“雙創”時代,在智能家居的大趨勢面前,有志於在該領域創業的初創企業,已經無法透過只是向投資人遊說多少年後可達到多少市場份額就能獲得融資。在劉琬喬看來,創業型公司要做的是把產品做好,同時選擇好企業的產品策略。

 “障礙”不少

在中國,智能家居已經被喊了多年。不過,在一些展覽會上,智能家居產品卻“叫好不叫座”。據記者瞭解,由於智能硬件產品需要軟硬件相互配合,涉及到相應的元器件、材料等,工藝更加嚴格,這些因素導致單品售價較高。

“目前做智能硬件的,幾乎沒有賺錢的。”劉琬喬說。她分析,一方面,一些中高端家庭可能會接受智能家居的單件產品,而整個單品售價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還是過高。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優先考慮的,依然是實用性、性價比而非智能化。

儘管可以預期未來巨大的市場空間,但是智能家居市場是依靠技術驅動的。不過,目前中國的智能家居市場還沒有出現顛覆性的創新技術。劉琬喬說,從軟硬件、實用性等方面,市場可能都需要出現一些顛覆性的改革。同時,硬件所支援的供應鏈需要非常便宜,這樣纔可能吸引消費者。

此外,在她看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以及對新產品的適應、現有家居產品尚未到更新換代的階段等也是影響整個產業發展的因素。

“這個市場在中國還沒有完全被開發。現在看起來還有點慢,但是會越來越快,是一個逐步滲透的過程。”劉琬喬說。

例如,目前的智能家居距離全屋的一體化、智能化還有一些距離。但是中國消費者對智能化的單品已經接受了。不僅智能手環、智能血壓測量儀等被普通消費者認同,淨水器、電冰箱、電視機等一些大件產品的智能化也在加快,其價格也逐漸被普通消費者所接受。

智慧家庭把人們日常生活資訊化,個人和家庭隱私的泄露可能性就越高。比如三星和LG電視就被曝出利用互聯網電視蒐集用戶隱私的行爲。劉琬喬認爲,在智能產品開發過程中,企業需要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和技術安全,儘可能地提高安全控制,保護用戶的個人資訊。

 “暗戰”賭未來

當前,行業發展趨勢趨向明朗,不過,在市場尚未被真正引爆前,企業仍然處於“摸着石頭過河”的階段。儘管如此,各路資本使出“八仙過海”的招式豪賭智能家居盛宴。

“不少中國消費者以四年到五年爲週期更新一次家電產品,特別是冰箱、空調等大件。智能家居,先是以電器爲主,然後是窗簾、門等。而大件屬於耐用品,我們的策略是以客廳爲軸,爲消費者提供完善的客廳娛樂以及客廳的內容和服務,以及相應的硬件和軟件服務。”劉琬喬說。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玩法,如砸錢去打廣告,而小企業沒有這方面的優勢,需要藉助巧勁,把品牌影響力做上去。劉琬喬舉例說,除了自身的渠道外,還要跟廣電運營商、聯通和電信運營商等合作,藉助他們已經成熟的銷售和經營體系。同時在定製上發力,如給互聯網家裝企業、酒店、小區物業等定製相關軟硬件。再有就是利用好線下和線上的融合。

“硬件產品很多時候需要透過規模才能把成本降下來。而在智能家居產品市場,技術無非比別人多三個月到半年時間。如果別人真正打造出了一個技術精英團隊,可能半個月就把你的技術融合掉。就算申請再多的技術專利,別人也會優化得更好。”劉琬喬說。

在她看來,智能家居硬件產品想要賺到錢,需要市場規模被真正點燃、供應鏈成本被降低、加大中間的技術研發投入,同時基於智能產品的增值內容和服務取得新的利潤來源。

而據本報記者瞭解,不少智能硬件廠商並不是單純賣產品來獲得利潤,他們更希望把硬件鋪到家庭後,拿到消費者的數據,獲得更高溢價。只不過,各家企業的策略不同而已。

“我們的側重點是與電視發生互動,同時更希望打入二、三線城市,因爲這些消費者有更多時間看電視。同時與當地的服務結合在一起,如家政、物業、買菜、電視遊戲等,開發收費內容,並讓它更加簡便、簡易,展現方式更加豐富。”劉琬喬說。

在搶奪“消費者的商務數據”面前,大的市場環境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劉琬喬說,很多城市都希望高新企業入駐,並在技術、人才、稅收等多方面提供優惠,在看準了中庭未來的消費升級趨勢後,無論是企業、資金、政策等都在積極地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