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市場:電商時代下不爲人知的祕密

築宅屋 人氣:9.45K

 不知道爲什麼,這兩年的商業裏突然流行一種奇怪的思潮:重視產品和去中介化。當然,這篇文章不是爲了故伎重演,更不是貶低產品、迴歸中介化,只是想透過自己的操作經驗和觀察,來反思這畸形觀念背後的真相,尤其是被痛扁的渠道,需要被正名。

地板市場:電商時代下不爲人知的祕密

電商時代下不爲人知的祕密

  電商時代,產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產品包裝、增信頁面、內容拓展到口碑釀造,賣家們對產品的揉搓和剖析已經到了很深的境界。當然,缺憾還是有的,比如說產品與人性需求的長效無縫對接,依然是橫亙在絕大多數玩家眼前的鴻溝。好產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臆想出來的玩物,即使在“無處不連接”的,產品的精良製造週期,依然沒能因爲技術而縮短。好產品,真的需要工匠精神來粹取,尤其是標準產品的品牌塑造,更需要時間沉澱,目標用戶的接受度和味蕾,須要慢慢被開啓,其使用習慣,更須要慢慢被夯實。大家不都在提“慢慢來,比較快”這句話嘛,產品打造很遵循這條金科玉律。

  幫產品開脫了這麼多,緊接着咱們重點聊聊渠道那點事兒。這裏首先說一個隱藏的事實:大凡喊“產品爲王”的品牌,一般都已經把渠道暗暗佈局完畢了,賣的還不錯,大凡喊“渠道爲王”的品牌,產品一般都還不錯,但賣的一般。這其實就是一個心理學現象:標榜啥,就缺啥。

  當然,現在還是很缺好產品的,尤其是讓大家嗷嗷叫的產品,除了正宗的春藥,市面上的爆款不算太多,但返回來說,老百姓真的都是產品極客麼?一般的產品就沒法滿足用戶需求了麼?好,這是站在用戶角度討論,實際上,如果你站在賣家角度分析的話,你會發現,現在真正的稀缺是渠道,對,你沒看錯,渠道是永遠的稀缺,過去是,現在也是,未來更是。

  這個渠道就是產品到達,有人說,現在網絡這麼發達,想找到產品太容易了,渠道沒那麼稀缺啊,這當然又是站在用戶角度討論。現實卻是,很多賣家揣着不錯的產品,可就是因爲渠道的軟弱不堪而擠壓在了倉庫,甚至那些懷揣製造思維的工廠,壓根就沒有建立過一條直接伸向用戶的直接渠道。

  對於產品和渠道,孰輕孰重,沒必要討論,這倆東西其實就是陰陽兩極,缺啥啥重要,哪一個弱了都沒法持續貢獻利潤。但放在這個供過於求的年代裏,除了產品要跟上用戶需求的升級步伐,其實更應該建立自己彪悍的渠道網絡,而且這個網絡還儘量是立體式的,即渠道生態。如果再細化到社交電商這個領域,渠道生態的意義將變得更加重大,因爲生態意味着鮮活、有生命,未來的渠道如果是死寂的,產品流通的成本將會急劇上升。

  枯澀的理論闡釋,總是讓人撓頭不堪,還好,下面的段子將讓你興奮不已。仔細研究發現,移動互聯網形勢下的渠道出現了新常態,比如:新媒體、社羣、活動、事件,甚至一個外包裝、二維碼,都開始承擔起渠道的角色。具體原因暫且不表,真有理解不透的,可以回覆本公衆號與俺私下互動哈。

  話說今年比較流行的一個詞叫做:F2C,即從工廠到顧客,2就是單層中介。按照專家們解釋,F2C是專門打掉中間環節的,這樣就可以節省成本了。其實嚴格來說,這不算打掉中間環節,而是優化中間環節、提高流通效率。與之相匹配的還有一個概念叫FFC,即從工廠到粉絲再到顧客,如果你對王爲不熟的話,估計你都不知道該詞啥意思,但我想表達的是,從實操來看,FFC比F2C更接地氣,因爲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人成爲了真正意義上的渠道,這也是爲啥微商如此盛行的原因,當然,鑑於信任打造和價值觀培育需要的功力太過深厚,微商更多地把個人這個渠道玩成了經紀人,而真正意義上的“人的渠道”必須是口碑、價值觀認同帶來的信任感,能完美承擔起這個角色的,目前來看還就是粉絲了。至於如何經營粉絲,懂行的人都明白——社羣孵化!

  如果單級渠道的運營成本高於多級渠道,去中介化就是僞命題!中介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利益大小之別。別忘了,你從商目的是透過商品流通獲得利潤,而且流通打的是頭陣,利潤只是運營的結果罷了。

            以上就是小編爲大家分享的資訊內容了,預知更多相關資訊,敬請關注本站行業資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