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築宅屋 人氣:1.42W

  第十屆艾特獎全球線上頒獎典禮5月16日在深圳舉行,本屆頒獎典禮特別安排17位艾特獎全球最佳設計獎獲得者以線上視頻的方式聯袂分享,結合艾特獎獲獎作品全球首發,洞悉並引領全球設計趨勢。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5月16日,備受矚目的第10屆艾特獎全球線上頒獎典禮在深圳舉行,18項最佳設計獎榜單重磅揭曉。受全球疫情影響,艾特獎參賽及獲獎的中外設計師無法參加大型聚集活動,第十屆艾特獎頒獎盛典以線上直播方式面向全球發佈。國內知名媒體平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視網絡臺、新浪新聞、鳳凰新聞、南方+、愛奇藝、企鵝直播、Bilibili,以及國際知名網站Facebook、YouTube等平臺同步進行全球直播或轉播,超過100萬觀衆在線觀看。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2張

  △ 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 黃鍛鍊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3張

  △ 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執行會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原巡視員 林迪夫

  當天下午,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黃鍛鍊,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執行會長、前駐外大使林迪夫,深圳市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徐友軍,深圳市委宣傳部巡視員、深圳創新創意設計發展辦公室主任韓望喜,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林祥,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副總編輯、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董事長於德江,龍崗區政協副主席杜楚明,寶安區政協副主席楊浩勃,龍崗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副書記、龍崗區文化產業促進中心主任閔玉輝,華僑城集團前董事長、深圳設計與藝術聯盟主席任克雷,深圳市政協委員、艾特獎執行主席趙慶祥,深圳市設計與藝術聯盟常務副主席兼祕書長劉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深圳記者站站長、南方日報深圳新聞部主任甘雪明等衆多嘉賓親臨現場參與並見證了此次盛會。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4張

  △ 深圳市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 徐友軍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5張

  △ 深圳市委宣傳部巡視員、深圳創新創意設計發展辦公室主任 韓望喜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6張

  △ 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 林祥

  第十屆艾特獎全球線上頒獎典禮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深圳創新創意設計發展辦公室、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府擔綱指導單位,艾特獎組委會、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等聯合主辦,深圳設計與藝術聯盟、深圳市室內設計師協會、香港創意產業及科技創新委員會、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協會等協辦,國內外超50家媒體跟蹤報道。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7張

  △ 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副總編輯、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董事長 於德江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8張

  △ 華僑城集團前董事長、深圳設計與藝術聯盟主席 任克雷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9張

  △ 龍崗區政協副主席 杜楚明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10張

  △ 深圳市政協委員、艾特獎執行主席趙慶祥

  17位全球最佳獲獎者聯袂分享,洞悉並引領全球設計趨勢

  隨着艾特獎對全球設計行業的影響愈加深入,艾特獎已成爲全球多元設計文化展示與分享的舞臺,透過艾特獎的視窗,透過設計這一管道,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傳統文化與地域文化被髮掘和推廣,展現豐富多姿的設計魅力。艾特獎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設計獎項,還爲設計界、產業界搭建了一個面向世界的溝通、交流、合作的平臺。本屆艾特獎特別安排全球最佳設計獎獲獎者以線上視頻的方式聯袂分享,結合艾特獎最佳獲獎作品全球首發,洞悉並引領設計趨勢。

  從中外設計師的作品分享中,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建築師、設計師在設計理念、設計手法、技術材料運用等方面呈現出各自的獨創性,尤其在發掘人文內涵、探索地域文化藝術特色以及綠色生態的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非常多的亮點。設計師們普遍更加關注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問題,許多設計作品都反映出這方面的思考,建築類中的作品對所處地域環境都給出了非常富有創意的迴應,發掘自然氣候、大地景觀、地域文化、地方材料及工藝等方面演繹創作的作品也都具有鮮明個性。

  隨着時代的進步,優秀設計作品所具備的特質也在不斷的演化中,除了具有影響社會進步、提升美學品位等因素以外,體現現代科技的先進性也越來越顯得重要。也正如中央美術學院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王鐵教授所言“科學性已成爲人類建築設計從業者共同的價值觀,這門古老的行業終於從各國間地域文化走進國際建築設計文化,國際語言將成爲今後智慧科技建築設計發展的軌跡”。

  53個國家和地區、7637件作品,全球化作品競爭態勢更趨激烈

  第十屆艾特獎參賽國家和參賽作品數量再創新高,組委會共收到來自中國、英國、美國、日本、意大利、挪威、丹麥等53個國家和地區的7637件作品。作品囊括公共建築、住宅建築、綠色建築、數字建築及商業空間、文化空間、展示空間、交通空間、辦公空間、餐飲空間、娛樂空間、酒店、會所、別墅大宅、公寓、樣板房、陳設藝術、光環境藝術18大專業類別。

  全球頂尖設計事務所挪威Nordic - Office of Architecture,丹麥C.F. Møller Architects,香港10 DESIGN,英國BENOY、STUDIO JADE+QA,意大利Carlo Ratti Associati,歐洲Baumschlager Eberle Architekten,美國5+ Design等選送年度代表作品參賽,參賽設計項目包括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檢查大樓、迪拜Bluewaters高端住宅、杭州大悅城 、挪威卑爾根國際機場、成都麓湖雲天閣等全球最新地標性項目。

  艾特獎已成爲當今世界最受設計師熱捧的獎項之一

  第10屆艾特獎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據艾特獎組委會祕書處工作人員介紹,第10屆艾特獎參賽的7637件設計作品中,建築設計項目佔比10.60%;室內設計依舊是參賽主力軍,包括樣板房、別墅大宅、公寓設計在內的住宅設計項目佔比34.41%,商業空間設計項目佔比10.69%,辦公空間設計項目佔比8.58%,餐飲空間設計項目佔比8.40%,展示空間設計項目佔比7.31%,陳設藝術(軟裝設計)項目佔比5.32%,酒店設計項目佔比4.35%。從數據分析來看,較去年參賽作品相比,今年公寓設計佔項目總比18.46%,可見人們對改善生活方式及提升生活品質的需求與日俱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艾特獎已經成爲當今最受設計師熱捧的獎項之一。艾特獎所推崇的,是設計師永不枯竭的智慧、前瞻性的革新思想,以及對人本和環境的善意。作爲表彰傑出人才的重要獎項,獲得艾特獎的首肯也就是向全球昭示了獲獎者在建築和室內設計界的頂級榮譽。越來越多的建築師、設計師每年都會精心準備參賽設計作品,參與艾特獎激烈角逐,並把獲得艾特獎作爲自己職業生涯的重要成就之一。

  過去九屆,艾特獎在全球多個城市開展了50餘場巡迴論壇和推廣活動,世界五大通訊社之一塔斯社(TACC))、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香港衛視、人民日報、新華日報、南方日報等百餘家媒體持續報道艾特獎盛況。與此同時,意大利、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英國、迪拜、土耳其等國家和地區的戰略合作推廣,使艾特獎的影響力遠播全球,掀起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參與艾特獎的熱潮。

  12位權威專家助陣第十屆艾特獎終評,力保獎項公平公正、權威嚴謹

  歷屆艾特獎評審團成員均由全球建築設計界及學術界的頂級專家教授、頂尖級設計師擔綱。第十屆艾特獎國際評審團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建築設計大師孟建民擔任主席,哈佛大學建築設計博士、臺灣亞洲大學副校長劉育東,中央美術學院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鐵,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張月,東南大學博士生導師仲德崑,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賈倍思,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環境與建築藝術學院原院長彭軍,西安交通大學建築學系教授、西安交通大學文化遺產現代科技保護研究院院長許楗,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唐克揚,以及世界知名建築設計公司Benoy環球董事Trevor Vivian, MVRDV亞洲總監Steven Smit,墨西哥知名建築事務所FR-EE合夥人Mauricio Ceballos Pressler等12位來自全球建築設計界的領軍人物聯袂組成。

  17項最佳設計大獎全球首發,多項獲獎作品突破設計邊界

  當天下午,第十屆艾特獎最佳設計大獎全球首發,除交通空間設計大獎空缺外,17項大獎分別由澳大利亞、英國、荷蘭、意大利、比利時、西班牙、越南、中國大陸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設計師斬獲。其中,境外設計師攬獲9項大獎,國內設計師摘得8項大獎。據官方數據顯示,本屆艾特獎有包括西歐、中東、北美、東南亞、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21國43件作品入圍全球提名獎,而全球最佳設計獎則分別由中國、澳大利亞、英國、荷蘭、意大利、比利時、西班牙、越南8個國家和地區的設計師斬獲。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11張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12張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13張

  △ 最佳數字建築設計獎作品《Steampunk》

  對於力奪最佳數字建築設計獎的英國Gwyllim Jahn&Cameron Newnham, Igor Pantic, and SoomeenHahm Design的獲獎作品《Steampunk》,評審團不吝置詞:“這是一件美麗的公共藝術作品,在視覺和外觀上都很吸引人。這涉及到藝術手工藝、籃筐編織、以及更重要的木船建造的固有工藝”。而對於榮獲最佳光環境設計獎的上海設計師孫天文的作品《璣遇spa》,評審團更是大加讚譽:“該項目對燈光的使用令人驚歎,透過光的設計,空間被完全改變,把我們帶到一個新的維度。光與反射之間的平衡表現得非常出色,模糊了現實與夢境之間的界限。這個空間幾乎沒有陰影,與明亮的燈光和微妙的花朵形成對比。它邀請你脫離日常生活,並帶你進入一個永恆的空間。此項目的完成爲燈光設計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杆。這是我們見過的最棒的設計之一”。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14張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15張

  △ 最佳光環境設計獎作品《璣遇spa》

  境外斬獲大獎的多項作品,呈現出極具創造力的複合型創新空間特質。在商業、文化、娛樂、酒店、居住空間的獲獎作品中,呈現出超出空間主體特性的融合特質,讓評委團耳目一新。例如,榮摘“最佳商業空間設計獎”的澳大利亞Koichi Takada Architects獲獎作品《National Museum of Qatar Gift Shops》,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建築設計大師孟建民點評道:“木質構件採用了3D打印技術以人工方式進行組合拼裝,項目具有較高的完成度,既重現了當地的自然地貌,又給人以一種未來感的空間體驗”。香港大學建築系副教授賈倍思亦讚賞道:“此設計遠遠超出了一般商業空間設計的邊界,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和和文化的隱喻。和一般室內設計注重裝飾不同,它塑造豎向的建築空間,而這種豎向空間又超越了建築的具象性的侷限,達到了超現實的迷幻境界。而塑造幻境的手法,特別是自然採光和木質材料又把人拉回充滿人情的空間——讓人們在寧靜的氣氛裏專注挑選喜愛的商品。在一個小空間裏塑造出幻想和現實間的巨大張力,讓這個設計作品脫穎而出”。而對榮獲“最佳餐飲空間設計獎”的Landini Associates獲獎作品《McDonald’s Sky Kitchen at Sydney Airport》,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環境與建築藝術學院原院長彭軍更是不吝置詞:“該項目突破一般傳統模式的設計,將資訊技術與操作成爲客戶難忘的體驗;創建了一個具有寓意的、標誌性的視覺形象,形成了時尚與激情的獨特藝術景觀。”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16張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17張

  △ 最佳商業空間設計獎作品《National Museum of Qatar Gift Shops》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18張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19張

  △ 最佳餐飲空間設計獎作品《McDonald’s Sky Kitchen at Sydney Airport》

  科技的發展爲建築室內設計提供了越來越多實現創意的工具,文化的融合讓建築室內設計在具有鮮明個性的前提下具有溝通力。當下的設計,越來越立足於使用者需求、立足於項目本身的特質,以創新的方式完成對各項資源的組織和利用。本次艾特獎多項獲獎作品這一特徵的凸顯,或將指引着未來設計創新的方向之一。

  深圳設計師斬獲3項艾特大獎

  本屆艾特獎國內設計師亦表現不俗,在入圍全球提名獎的76件作品中,國內獲得全球提名獎共33件,佔總比43.42%,廣泛分佈於國內12個一二線大中城市,好作品層出不窮。深圳、廣州、上海、成都4個地區設計師不負衆望,共摘得8項最佳設計大獎,昭示中國設計師的集體進步與成長已呈蓬勃之勢。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20張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21張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22張

  △ 最佳展示空間設計獎作品:《運河萬科中心》

  來自深圳本土的設計師摘得3項大獎,其中2016年曾獲第七屆艾特獎全球最佳會所空間設計獎的於強室內設計師事務所,今年憑藉《運河萬科中心》斬獲最佳展示空間設計大獎,評審團對其高度評價:“展示空間設計的至高境界,是既有宏大的空間形式所創造的主題意境,又有精巧而耐人尋味的內容與敘事細節,並將這些共融爲一個完美和諧的整體。本設計可以說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典範”。而“黑馬”機構界汐設計JC DESIGN則攜年度代表作《向海而棲·裕和青谷》斬獲“最佳樣板房設計獎”,評委直言:“在彎曲形體的海景自然中,以洗鍊簡潔的幾何線條建構空間,形成自然物與人造物最佳的對比與呼應”。“新秀”設計師周赫則攜《樂領旗山俠隱》榮獲“最佳陳設藝術(軟裝設計)獎”。評委大讚:“此設計精益求精,卻宛似天成。手法如行雲流水,不留設計痕跡。室內氣氛自然恬淡,讓人徹底放鬆,迴歸本初。軟裝設計能做到一筆不多,一筆不少,實爲難能可貴。所謂自然,不僅限於室內外景觀連續和烘托,這方面設計師已能做到妙筆生花。整個室內陳設如生於此,屬於斯,彷彿已很多年,是謂順其自然。所用材料和器皿又很簡親切,如日常家用品,給人以遊子歸家之感,設計由此達到自然而然的境界”。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23張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24張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25張

  △ 最佳樣板房設計獎作品:《向海而棲·裕和青谷》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26張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27張
第十屆艾特獎榜單全球首發 境外設計師奪得過半獎項 第28張

  △ 最佳陳設藝術(軟裝設計)獎作品:《樂領旗山俠隱》

  深圳是中國第一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設計之都”稱號的城市,創意設計作爲深圳保持競爭力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深圳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出其“先導性”、“引領性”,對於促進產業升級、提升企業品牌和深圳城市發展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旗幟鮮明支援深圳設立面向全球的創意設計大獎,打造國際創新創意之都。深圳的設計文創產業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今天深圳正以國際先進城市爲標杆,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透過培育一批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設計品牌、設計活動品牌,打造更高標準、更高品質的深圳“全球創新創意之都”形象。深圳市委宣傳部巡視員、深圳創新創意設計發展辦公室主任韓望喜先生在第十屆艾特獎頒獎典禮致辭中表示:“艾特獎歷經十年沉澱與發展,已成爲當今中國最具國際性和影響力的專業設計獎項,它是中外頂尖設計分享交流的先鋒思潮平臺,也在設計界、產業界之間搭建了一個溝通、交流、合作的平臺。特別是艾特獎打通了設計產業鏈,以領先的設計理念促進產業升級,對於推動深圳以設計爲龍頭的文創產業發展有着重大意義,每年一屆的艾特獎頒獎禮更是吸引全世界設計業的關注,成爲衆多境外建築師、設計師瞭解中國設計,參與中國重大項目建設的重要橋樑”。

  艾特獎已成爲連接地產、酒店、商業、文化等高端項目投資方和頂級設計師的超級平臺

  艾特獎始終踐行“整體的系統的關注人居環境營造問題”的原則,將城市、建築與室內作爲一個整體,聚焦它們共同的實質——空間的設計成果,持續地發掘其閃光點,着力打造全球最具思想性和影響力的設計大獎,每年推出在這一領域做出貢獻的佼佼者。這種理念與做法,受到國內和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建築師、工程師、室內設計師和藝術家的關注和響應,參賽作品逐年遞增,創意佳作不斷涌現,其中不乏世界級的大師作品,是全球建築師、設計師公平競技的大舞臺。在中國,超過2/3的知名房地產開發商將艾特獎獲得者鎖定爲首選合作伙伴,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項目投資方、商業財團也在與艾特獎組織機構進行對接,尋求合作和支援。華僑城集團前董事長、深圳設計與藝術聯盟主席任克雷在致辭中表示:“如今艾特獎已經成爲連接地產、酒店、商業、文化等高端項目投資方和頂級設計師的超級平臺,不僅爲廣大業主、項目投資方提供了優秀設計樣板,也提高了社會大衆的審美水平”。

  從東方到西方,艾特獎構建全球設計領域極具思想性的分享與交流平臺

  藉由艾特獎,來自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的參賽作品,突破國家和語言的界限,向全世界展示多元文化的豐富多彩。在這個意義上,艾特獎以高度的文化自覺,積極開展中外設計交流,對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透過倡導可持續、消除不平等、提高民生福祉的價值取向,讓設計對於改善人們的生活發揮出重要作用。

  過去十年,全球化的浪潮深刻影響着人類社會的發展,中國經濟也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今年的疫情更是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作爲“世界第一建築大國”的實力與擔當。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依託中國的巨大市場,艾特獎逐步成長、發酵並且裂變成一個全球有影響力的設計獎項,獲得了迅猛的發展。今天,艾特獎已成爲全球多元設計文化展示與分享的舞臺,對於推進世界設計業的交流、合作與發展,對於推動中國設計成爲世界受人尊敬的設計力量,正發揮着日趨重要的作用。

  附:第十屆艾特獎全球最佳設計獎獲獎榜單

  最佳公共建築設計獎

  獲獎作品:西藏·然烏湖國際自駕與房車營地

  獲獎者:小隱建築Arch-Hermit(中國•成都)

  最佳住宅建築設計獎

  獲獎作品:Sky House

  獲獎者:MIA Design Studio(越南)

  最佳綠色建築設計獎

  獲獎作品:Garden Hotpot Restaurant

  獲獎者:MUDA - Architects(中國•成都)

  最佳數字建築設計獎

  獲獎作品:Steampunk

  獲獎者:Gwyllim Jahn&Cameron Newnham, Igor Pantic, and SoomeenHahm Design(英國)

  最佳商業空間設計獎

  獲獎作品:National Museum of Qatar Gift Shops

  獲獎者:Koichi Takada Architects(澳大利亞)

  最佳文化空間設計獎

  獲獎作品:LocHal Library | Tilburg, Netherlands

  獲獎者:Inside Outside, Civic Architects, Braaksma & Roos Architectenbureau(荷蘭)

  最佳餐飲空間設計獎

  獲獎作品:McDonald’s Sky Kitchen at Sydney Airport

  獲獎者:Landini Associates(澳大利亞)

  最佳辦公空間設計獎

  獲獎作品:花都中軸 創造•遇見 辦公室

  獲獎者:JLa設計集團(中國•廣州)

  最佳展示空間設計獎

  獲獎作品:運河萬科中心

  獲獎者:於強室內設計師事務所(中國•深圳)

  最佳娛樂空間設計獎

  獲獎作品:NOT CLUB

  獲獎者:黃永才(中國•廣州)

  最佳酒店設計獎

  獲獎作品:Aquatio Cave Luxury Hotel & Spa - Matera

  獲獎者:Simone Micheli Architect (意大利)

  最佳會所空間設計獎

  獲獎作品:Mohr Life Resort

  獲獎者:noa* network of architecture(意大利)

  最佳別墅設計獎

  獲獎作品:BAREFOOT LUXURY VILLA'S CABO VERDE

  獲獎者:Going East Studio(比利時)

  最佳公寓設計獎

  獲獎作品:Everything in Place House

  獲獎者:Enorme Studio(西班牙)

  最佳樣板房設計獎

  獲獎作品:向海而棲·裕和青谷

  獲獎者:界汐設計JC DESIGN(中國•深圳)

  最佳陳設藝術(軟裝設計)獎

  獲獎作品:樂領旗山俠隱

  獲獎者:周赫(中國•深圳)

  最佳光環境設計獎

  獲獎作品:璣遇spa

  獲獎者:孫天文(中國•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