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傢俱召回計劃背後是不同的安全標準

築宅屋 人氣:1.47W

近日,宜家宣佈在北美地區召回1730萬件抽屜櫃,召回原因是該款抽屜櫃今年5月傾倒致一名男童死亡。但此次產品召回地區美國和加拿大,該系列傢俱在中國沒有召回計劃。

不同的傢俱召回計劃背後是不同的安全標準

11月下旬,宜家宣佈從北美市場召回馬爾姆系列抽屜櫃。原因是這款傢俱站立不牢靠,尤其是巨大的抽屜裏裝滿東西的時候,往外一拽就容易讓櫃子失去平衡翻倒,從2014年開始,就已經有多名兒童被櫃子砸到喪命,所以這實際上是宜家第二次宣佈召回了。可是這兩次召回,卻都不包括中國市場,這讓很多中國消費者感到憤怒,這不是歧視嗎?美國兒童需要保護,難道中國兒童就不需要嗎?

我們在以前的評論裏曾經談到過什麼叫做歧視,歧視分兩種,一種是主觀的,一種是客觀的。所謂主觀的歧視就是我瞧不起你或是害怕你,所以我寧願自己損失也不和你打交道,比方說美國有些白人商家寧可不賺錢也不做黑人生意,這就是主觀的歧視。說白了就是損人不利己。而所謂客觀的歧視呢,就是我爲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對別人區別對待。比方說我們常常說的學歷歧視,用人單位不是對哪個人有看法,而是透過學歷門檻來篩選人才。這種歧視在經濟學裏並不算貶義詞,而只是一種理性選擇。

回過頭來看宜家的選擇。作爲一家跨國企業,宜家沒有什麼理由得罪中國消費者,商人逐利,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商家是不會去做的。所以即便宜家沒有召回在中國的該系列傢俱,我們也很難說這是一種歧視,起碼這不是一種主觀歧視。那麼,這是不是一種客觀歧視呢?或者說,爲什麼宜家會在中國和北美市場選擇截然不同的計劃呢?我想問題不在宜家身上,而在這兩個市場擁有不同的准入標準,而宜家都只是在不同的環境裏維護自身的利益。

先來看北美市場。2014年到2016年之間,美國有3名兒童因爲宜家抽屜櫃翻倒而死亡,在打官司的過程中,雙方選擇私下和解,宜家共賠償三個家庭摺合人民幣3.5億元。此外,宜家還要花錢在媒體宣傳自己的產品有致命風險。可算是當衆打臉。那麼宜家爲什麼選擇這樣和解呢?因爲如果官司打到底,他們的損失將會更大。美國和加拿大法律對於站立抽屜有嚴格的標準,而宜家的傢俱沒有達標。輸掉官司是板上釘釘的事兒,而法院裁定的賠償只會多不會少。

那麼再來看看中國市場,爲什麼宜家不召回中國市場的同類產品呢?因爲這些產品符合中具的標準。2016年宜家次召回北美產品的時候,就有中國媒體質疑,當時宜家迴應稱:這款傢俱符合中國的標準。不過中國的工商部門也強調:“宜家產品符合強制標準,但存在隱患,因此由企業自主召回。”後來因爲質檢總局約談,宜家這才宣佈將在中國召回部分產品。

所以看出區別來了吧,一個是強迫召回,一個是自願召回,一個不召回面臨鉅額罰款,一個不召回則沒有違規。那你說宜家爲理性的選擇是什麼呢?別忘了召回傢俱是成本極大的事情。當然,宜家如今在中國市場也面臨挺大壓力,這壓力不是來自法律制度,而是來自市場口碑,不管怎麼說,不召回的行爲的確是讓不少消費者心生反感。對企業來說,口碑也是一種約束力。

那麼也許有人會問,爲什麼中國不提高產品的安全標準呢?既然有風險,就不該讓產品上市。其實這個產品的風險在中國是可控的,因爲宜家設計的這款傢俱本來不該是自由站立的,而是需要用螺絲固定在牆上。只不過美國加拿大的安全標準規定這類傢俱必須能夠自由站立。而在我國呢,則沒有這樣的標準,只需要買回來按照說明書固定在牆上就好了。

那麼大家可能會追問, 難道執行更嚴格的標準不是更好嗎? 更嚴格的標準自然是更有利於保障安全。 但更嚴格的標準也意味着兩件事,一個就是會提高成本,從而提高價格。 越好越貴這個道理並不難理解。另外一個是,高標準會變相保護大企業, 因爲小企業恐怕很難跨過標準門檻。比方說在歐盟,各種產品標準多如牛毛, 這就讓很多小企業完全失去了競爭力。 所以在指定產品標準的時候, 是會綜合考慮風險評估和市場發展的。當然,隨着經濟的發展,收入的提升,產品標準必然會水漲船高。

所以宜家的選擇,就是一家企業面對不同標準的理性選擇。順便說一句,在宜家的大本營歐洲市場,這款傢俱也沒有被召回,因爲它符合英國和歐盟的標準。(來源:新文化報)

  相關閱讀推薦:

兒童傢俱抽檢結果出爐:3批次不合格 宜家產品上榜

致8名兒童身亡 宜家再召回1730萬個抽屜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