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權糾紛五花八門,保留證據是關鍵

築宅屋 人氣:2.04W

現在,買房無疑是人們生活中的頭等大事,但是裝修也是人們特別在意的,有沒有物美價廉的裝修服務?裝修材料是否合格?能否按期裝修完工?一年一度的315消費者權益日,各種家裝糾紛問題一再成爲人們關注的熱點。裝修中容易出現什麼問題呢?讓我們從以下案例中來了解一下。

維權糾紛五花八門,保留證據是關鍵

  裝修逾期未完工

  2012929日,劉女士與福州市某公司簽訂了裝修合同,合同約定施工期限爲90個工作日,即201358日完工。同時還約定,如延期,由裝修公司以基礎裝修報價(總價爲8.5萬元)的千分之一按照延期天數進行賠償。由於缺少工人,劉女士的裝修工程無法按時完工,一直拖到20139月才竣工。她要求裝修公司按照事先約定的賠償標準進行賠償。由於雙方事先並未約定賠償天數的計算方式(劉女士認爲賠償天數應包括休息日,而裝修公司認爲應扣除休息日),因此爭執不下。劉女士無奈之下,向12315求助。經過12315工作人員的協調,終認定裝修公司應賠償劉女士損失。

  裝修收保證金屢禁不止

  剛買入新房準備開始裝修的福州市市民黃小姐有點鬱悶:小區物業要求繳納1000元裝修保證金,否則不給她的裝修師傅辦出入證。“物業無權干涉我的裝修。”黃小姐認爲,即便是擔心業主裝修改變大樓結構或是大樓外觀,物業也可透過合同形式約束,收取保證金實在令人費解。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解釋稱,有保證金,業主纔會按要求規範裝修。業主裝修完後會派專人驗收,驗收透過之後就把保證金退還。

維權糾紛五花八門,保留證據是關鍵 第2張

  裝修質量“後遺症”頻發

  張女士親身經歷後才明白,自己由於裝修前期瞭解不充分,在家裝過程中才發現質量問題,束手無策。張女士家裏裝修結束僅2個月後就發現牆壁開始脫皮,後裝修公司幫忙重新粉刷了。過了不久,張女士發現熱水器突然不熱了。剛開始以爲是天然氣欠費了,但廚房裏又能用,發現是熱水閥壞了。她懷疑,合同里約定使用的裝修材料,在施工過程中,被裝修公司偷換了,對方採用降低品質的辦法取得額外的利潤。

維權糾紛五花八門,保留證據是關鍵 第3張

新房裝修有毒物質超標

200689日,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法院宣判了我國首例由於新房裝修造成甲醛超標緻人死亡案件。由於裝飾公司和地板銷售公司爲馬尾區市民林先生裝修的新房甲醛嚴重超標,林先生的幼女在入住新房後患白血病不治身亡,法院一審判決,兩家公司承擔同等連帶責任,共同賠償原告人民幣17多萬元。

保留證據是裝修維權關鍵

業內人士提醒,不管找哪家裝修公司裝修,在裝修過程中都可能出現或大或小的問題。如果自己在裝修過程中發現裝修公司有違規或者偷工減料等現象,應收集好相關材料證據,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合法權益。